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> 公交动态> 荆门公交>
【我与荆门公交的故事】建企50周年优秀征文选登(一)
     日期:2023-12-14     点击量: 4391  

岁月荏苒如流 公交情怀依旧

作者:黄金华


白岩松曾说过:“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和困扰,也有着每个时代特有的幸福与骄傲”。我想,属于我们70后的时代骄傲就是热情和奋斗。

1998年,不满22岁的我进入荆门公交成为一名售票员。25年时间过去,我从售票员、点钞员逐步成长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,期间经历了荆门公交票务工作的蜕变,也见证了从“毛票”到手机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历程。细细回想,我的整个青春和人生都与公交有关。

3路线113号车组是我工作的第一站,一叠票本,一只旧挎包,就是我的全部“装备”。当我第一次站上哗哗作响,四面透风的车厢,内心既紧张又兴奋。那时的公交实行5角一票制计费,大家都用现金或月票乘车。当车辆进站,等候许久的乘客便会一拥而上,而车内的我早已看准刚上车的乘客,挨个上前收钱、扯票,同时还不忘提醒乘客站稳扶好,以免车辆启动摔倒。行驶途中,每到一个站点要清晰的为乘客报站,提醒乘客不要坐过站;遇到老弱病残孕乘车时,提醒乘客让座;遇到调皮的小学生乘车,则提醒他们不要在车厢嘻哈打闹,注意乘车安全;偶尔还会遇见小偷小摸的情况,我会委婉提醒乘客注意防范……那时候的公交车没有空调“冬冷夏热”,已记不清在酷暑拥挤的车厢里洒下了多少汗水,数九寒天的腊月冻裂了多少次手背,也不记得当妈妈后多少次“狠心”丢下嗷嗷待哺的女儿奔赴场站……七年如一日伴着星星、踏着积雪晨起夜归换来累累硕果:1999年,因工作表现突出,我所在的3路线113号车组荣获“全省青年文明号”,我个人也多次获得公司“先进个人”“积极分子”等荣誉称号。

2005年,随着荆门公交开始实行无人售票,我转岗至点钞中心。点钞工作不同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是清点大面额现金,我们清点的大多是零碎的块票,天热时它们又旧又潮,天冷时它们又硬又割手,一只手上绑着好几个创可贴工作已是家常便饭。在刷卡支付还没兴起的年代,市民乘车基本选择投币,那时的我们每人每天要清点1万多元现金,逢节假日工作量更大,真可谓“数钱数到手抽筋”,肩周炎、颈椎病基本是我们的“标配”……如今,随着公交卡、支付宝、微信扫码等支付方式的出现,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,相应现金收入大大减少,点钞员的工作量也大幅减少。

四季更迭,斗转星移……

25年的公交生涯,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交响乐章,这乐章有汗水的音符、泪水的旋律、付出的节拍、收获的和鸣。每当我回首过往,心中不禁涌动着无尽的感慨和欣慰,这段岁月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,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,成为我一生的骄傲和动力!



乡村振兴 公交先行—记85路“菜篮子专线开通”

作者:曹阳


       “太好了!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,以后去城里买东西、看子女方便多了。”村民刘启梅一手牵着孙女、一手提着瓜果在村口等车,笑意盈盈。

       2023年7月21日大清早,杨永莲等人或拎着、或扛着大袋农家菜来到公交站点,“种的菜自家吃不完,拿到城里去卖,一趟能挣百把块。”说到安全又便利的公交出行,大家连声称赞。

      “真好,我随时都能进城了,再顺便带点日用品回来。”看到公交车缓缓停靠站点,老刘脚步轻快地上了车。

     “我是生产八角雪枣的,专线开通后进城销售的成本更低了。气温这么高,驾驶员仍坚守运营,我也想表达一份感激之情……”公交车刚停稳,经营户张本志就迫不及待地将一件纯净水搬上车,为驾驶员送清凉。

      “你们公交车没来之前,我们坐农村客运出去卖菜,一趟就是10块,有时候坐个三轮车到子陵街上也要6块8块的,有时候还要转车,每天来回都要20多元钱,一天辛辛苦苦卖的菜钱,车费出的也心疼啊,碰到天气不好的,泥水较多的,别人不带我们,想要出个门要走十几里路,年纪大了真的走不动了,现在公交车开到门口真是太好了,价格又便宜,老年卡还免费,司机服务又好,真是太感谢你们了”坐在车上的王大妈包含热泪地说道。

      “咚咚锵、咚咚锵”,当天上午8时许,东宝区子陵铺镇华阳村锣鼓喧天、鞭炮齐鸣,85路“菜篮子”专线公交开通仪式在这里举行。一大早,村民们就喜滋滋地等候在公交站点,准备搭乘首发车体验便捷绿色出行。

      八角村的王书记告诉我“知道你们85路今天开通,村民们都是自发组织的欢迎仪式,村里的腰鼓队提前一个多月就在自发的排练,公交车调头点的那几户村民把门口的菜地都种上了鲜花,我们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公交车盼来了,现在村里面的老人看病,小孩上学,卖菜出行终于有着落了,我也了却了一桩心事”。

      八角片区是我市重要的革命根据地,有红庙、拾井、八角、华阳、新庙、联心、万家坪7个村,共3026户11410人。该片区属荆门城郊蔬菜保护区范围,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蔬菜,被称为“菜篮子”片区。然而,近年农村客车陆续停运,对村民生产生活及片区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影响。八角村的王书记说道,村里老年人较多,进城只能骑电动车或者搭乘摩托车,出行不便,还存在安全隐患。这里的红色资源丰富,但因为交通不便,前来参观游玩的人并不多。

      乡村振兴,公交先行。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,经东宝区政府积极申请,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公安局交警部门、市公交集团公司多次前往片区实地踏勘,解决线路安全隐患,研究线路走向及停靠站点、运营时间等。经过一系列准备,决定开通荆门中心城区(原文化宫)至子陵铺镇八角村公交线路。85路线单边运营里程18.5km,沿途设置站点26个,首末站为原文化宫—华阳新农村,线路走向为象山一路原文化宫—月亮湖路—月亮湖北路—国道207—乡道023—八角,投入营运车辆2台、日发班次16趟次,实行敬老卡免费乘车和学生卡半价优惠政策。85路的开通解决了八角片区交通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将极大缓解“菜篮子”进城难题、缩短农产品外运时间、打破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。

      看到八角村民们那种发自内心的洋溢在脸上的喜悦,我作为公交公司的一员,突然明白了公交的意义,为市民提供最基础最便捷的公共出行是我们应尽的职责。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我们将坚持“一切以乘客为中心”的服务理念,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哪里,公交线路就开到哪里,持续开展公交需求调研,持续开展“六进”活动,征求广大市民出行意见,合理规划公交线网走向,开通更多安全方便快捷的公交线路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公共出行难题,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、便捷、舒适、畅通的公共出行环境。



初心如磐五十载 价值创造向未来

作者:肖飞


      从1973年到2023年,荆门公交激荡半个世纪,峥嵘五十载。五十载春秋,砥砺初心服务为民;五十程奋斗,改革进取破冰突围,一代代公交人用责任和担当奏响一曲“人民公交为人民”的交响乐,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新时代公交答卷。

      回眸50年,是属于坚守者的胜利。荆门公交的50年是在党的领导下,成长壮大的50年;是各级组织指导帮助下,不辱使命的50年;也是时代搏击奋进中,乘风破浪的50年。无论时代主题如何变化,把人民满意作为公交发展的永恒追求,把服务质效作为公交发展的永恒主题,把高效智能作为公交发展的永恒目标,把绿色低碳作为公交发展的永恒底色的如磐初心始终如一。春去秋来,寒来暑往,荆门公交人迎着晨曦来,伴着夜色去,甘当不畏黑夜的“孤勇者”,以汗水迎来拂晓,用夜以继日,为荆门800平方公里近100万人提供优质交通客运服务,一封封感谢信,一件件旌旗,一篇篇典型先进事迹,诠释了荆门公交人坚守初心的生动故事。

      回眸50年,是见证发展史的荣耀。50年沧桑巨变,是从民营公交退出市场实现国营统一管理的华丽转身;50年风雨兼程,是从1台车1条线路发展到最高峰600多台车38条线路的蓬勃奋起;50年砥砺前行,是从单一服务向多元化运营转型的艰难跨越。一代代荆门公交人始终坚持刀刃向内、自我革命,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原则,调结构、优布局、解困局,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形成、新能源汽车上线运营、“点对点”定制专线获得青睐、“打通最后一公里”跑出加速度……公交人以百倍热情和奋斗,谱写了荆门公交事业发展的荣耀篇章。

      回眸50年,是出发新时代的指引。习近平总书记“发展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”重要论述为公交人注入强大动力。50年抚昔凝远,每个荆门公交人为50年壮阔征程而自豪,为50年辛勤耕耘而欣慰,为50年深情付出而无悔。50年再启程,新时代的奋进号角激荡人心,再出发的壮阔航程风鹏正举,荆门公交人将抓住“双碳”战略、智能网联技术发展等时代机遇,聚焦绿色低碳发展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,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,以优质服务,价值创造赢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。


荆门公交

BUS DYNAMIC